1.教师 自查自纠 礼品总结怎么写
现将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专项活动总结如下:
1、广泛宣传,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我校自从接到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校广泛开展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行政会、校园网、家长信、校务会等途径,将《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规定》传达给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家长,确保教师、家长100%全覆盖、全知晓。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挖掘和宣传本校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高尚师德,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以反面案例为警示,教育引导教师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提高对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危害的认识,牢固树立廉洁从教的意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2、全面自查,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我校就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全体教师签订承诺书,校长签订校长责任书。经学校教师自查自纠,无发现“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情况。但学校也要求教师做到廉洁从教、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育部如何专项治理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安排,教育部将从7月中旬开始,展开为期3个月的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 《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对建章立制情况,开展专项治理与专项督查情况,日常监督与查处情况,宣传教育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通知》强调,各地以省(区、市)为单位,以自查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治理。要紧盯暑假、学生毕业、教师节及学校开学等重要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边查边建、边查边改,通过全面自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督学日常监督工作机制,推进整改落实。落实领导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确保自查实效,避免走过场。
3.六严禁 工作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是坚持“一把手”组织领导原则,切实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把反对“四风”和厉行“六个严禁”作为一个常规教育来抓,做到常宣传、常学习、常自省,要求全局干部严格遵守相关文件要求。 二是坚持认识与行动的一致性,做到认识准确、行动合规。
充分认识反对“四风”和厉行“六个严禁”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反对“四风”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上来,同时,个人也要行动起来,努力做到反对“四风”和“六个严禁”的相关要求。 三是坚持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的有效结合。
一方面全面贯彻执行“六个严禁”,严格做到严禁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车,严禁超标准配置和豪华装修办公用房,严禁超职级配备专职秘书,严禁违规职务消费,严禁收受会员卡和礼金、有价证券,严禁特别是在节庆期间公款送礼吃喝。 另一方面局内部要对贯彻落实反对“四风”和厉行“六个严禁”的情况进行不间断监督检查。
我局对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了自查,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财务管理、车辆管理、请示报告、考勤等一系列制度。
4.如何改进教师收学生礼品礼金现状
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教育部近日发文设立6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这份名为《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文件明确了6条“红线”:
一是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是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是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是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教育部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规定》强调,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5.如何改进教师收学生礼品礼金现状
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教育部近日发文设立6条“红线”,其中包括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这份名为《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文件明确了6条“红线”:一是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二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三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四是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五是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六是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教育部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
《规定》强调,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6.对违规收送礼金的认识
一、“十一种”违规收送礼金行为 1.领导干部违规公款购买、违规收受赠送、违规占为己有、由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违规参与经营的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名瓷名画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 2.公职人员在日常交往中违规相互吃请、收送水果、饮料、烟酒茶、盆栽花卉、土特产的行为; 3.借年节假期、婚丧喜庆、建房乔迁、子女参军升学、生日祝寿等事宜,或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生病、住院收送礼金的行为; 4.借基层调研、节礼庆典、参加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之机收送礼金的行为; 5.下级单位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奖金补贴、劳务费、酬谢金等名义送礼金,或以“专家评审费”“专家劳务费”“交通补贴费”等名义变相送礼金的行为; 6.在职务晋升、工作调动、公务出差、出国(境)学习进修中收送礼金的行为; 7.授意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利害关系人或企业等提供礼金用于赠送,或要求其报销相关费用的行为; 8.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网购、快递、提货券、宣传推介特色产品等隐形变异形式,违规收送电子礼品卡、礼品册、纪念币、网络虚拟货币、购物卡、定额油卡、高速路“一卡通”等礼金的行为; 9.医疗卫生领域在医保合疗资金报销、医药、耗材、设备等采购中收回扣,收取患者或家属红包、礼品等行为,利用职务之便在行政执法、项目建设中收受礼金; 10.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利用领导干部职务上的影响收受礼品礼金;向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的行为; 11.其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行为。
二、省纪委监委负责人就全省集中开展违规收送礼金专项整治有关问题解答 1.目前,全省集中开展违规收送礼金专项整治取得了哪些进展? 全省集中开展违规收送礼金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政治站位高,认真贯彻省委的统一部署,及时传达学习,统筹安排部署。各地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广泛深入宣传,解读整治工作安排,诠释相关政策规定,树导向划底线,晓以利害,营造了浓厚氛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压力传导,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省情况看,专项整治工作发展的还不够平衡,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心存疑虑,有所顾忌。
这些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请问这些党员干部存在哪些思想顾虑,如何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前期,各级各部门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珍惜和把握组织给予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存有顾虑,甚至有人担心是搞“钓鱼执法”“秋后算账”等等,说明在宣传引导、政策解读等方面还需做过细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过去违规收送过礼金的党员干部纠错改错的机会。
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扛牢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从真正关心爱护干部出发,采取个别谈话、干部大会、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组织提供的整改机会,切实体会组织的良苦用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久亚知识网 » 小学收受礼金自查报告(教师自查自纠礼品总结怎么写)